青年发展论坛

理论研究

  •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研究

    李庆云;陈昱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强烈的时代现实所需,是新时代的产物。其关于青年的时代地位、培养目标、成长路径以及工作方法等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谁来培养以及怎样培养青年的问题,蕴含着深厚的科学育人思想,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丰富内涵与活力,从理论、资源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引领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2025年04期 v.35;No.167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青年发展研究

  • 观念何以转移:社交媒体婚恋话题对青年恋爱观的形塑路径研究——以小红书为例

    刘彦;崔英豪;

    文章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以小红书平台为研究场域,揭示了社交媒体婚恋话题对青年恋爱观的形塑路径,并构建相关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婚恋话题对青年恋爱观的形塑实现了动态闭环,并且在形塑过程中表现出因性别、年龄、情感经历等而异的群体差异。在形塑起点,社交媒体通过技术内核的分层推送与符号表征的圈层呈现,构建了恋爱信息环境,对青年的恋爱观进行价值输出;在形塑过程中,青年用户基于性别等形成群体差异的规范内化与经验获取路径,对婚恋话题表现出学习与认同差异;在形塑终点,青年表现出理性化与价值导向兼顾的恋爱倾向,并通过互动实践,在巩固自身恋爱倾向的基础上反哺恋爱信息环境,实现环境更替;此外,青年用户的情感经历差异作为调节要素,也影响着婚恋话题对其形塑的强度。据此,可通过优化平台治理机制、提升青年媒介素养与批判能力、强化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以实现健康婚恋生态构建。

    2025年04期 v.35;No.167 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赛博母职”:Z世代年轻女性的虚拟育儿

    王文涛;谢润欣;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Z世代年轻女性开始把虚拟世界作为育儿阵地。受数字时代社交和身份建构、育儿成本与职场发展压力以及多元文化和社交媒体等因素影响,Z世代年轻女性从传统母职向“赛博母职”转变。虚拟育儿隐含社会期待,映射理想关系,通过集体鼓励式抚育、子女的形象管理、自我理想投射等身体实践与日常呈现,重塑母职的内涵与外延。虚拟育儿是Z世代年轻女性对未来现实育儿的演练,“赛博母职”中的“赛博血缘”重构了养育边界,是Z世代年轻女性应对生育压力的柔性策略。“赛博母亲”的虚拟母职实践,反映了Z世代年轻女性在生育选择上的复杂性,既有对社会层层裹挟压力之下的生育逃避,也有对未来养育完美子女的期待。

    2025年04期 v.35;No.167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网络直播现象的透视与治理

    刘佳;施锦丽;

    网络直播凭借低门槛、高收益、强时效互动等优势吸引着大学生源源不断加入。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网络直播呈现出“直播时间碎片化、晚间频率更高”“直播群体差异显著、女生偏爱才艺互动与时尚分享、男生偏好技术操作与扮丑搞怪”“直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创新度高”“直播观念与动机密切关联、价值取向多元化”“直播意志不强、缺少经验与定力”五大特点。大学生网络直播主要有三类动机:追求直播收益,拓展职业空间的功利性动机;完善自身能力,实现价值证明的发展性动机;释放情绪压力,寻求情感寄托的情感性需求动机。大学生网络直播的潜在风险是: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加大与周围环境隔阂;道德与理智阵地失守,诱发失范事件;价值观念遭不良环境侵蚀,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行业盲区增加被套路风险,无力抗争导致权益受损。为此,需要重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帮助确立踏实向上的人生目标;加强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辨识能力;实施大学生网络直播多部门联动管理,强化监管责任与意识;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

    2025年04期 v.35;No.167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青年文化

  • 青年“爽剧”热潮文化反思:生成演进、成因分析及引导路径

    何虹莹;王建红;

    近年来,“爽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尤以微短剧形态表现最为显著。基于景观社会理论,梳理了“爽剧”从孕育期、萌芽期、探索期到爆发期的生成演进过程。究其根源,青年“爽剧”热潮的形成映射着多重动因:社会变迁下青年身份认同危机与主流价值疏离、现代社会青年焦虑泛化与逃避主义蔓延、媒介平台的亚文化狂欢与消费以及数字资本无序扩张与算法霸权。这一热潮对青年群体呈现双重效应:既满足心理需求与文化意义输出等社会效用,也存在成瘾、认知偏差等潜在风险。鉴于此,为引导“爽剧”景观良性发展并助力青年规避风险,需构建多维度引导路径:以主流价值观重构文化认同、以奋斗观培育青年心理与发展、以马克思消费观涵养消费行为、以法治手段规制数字资本主义。

    2025年04期 v.35;No.167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社死”狂欢现象的代际文化异同探析

    陈昕苗;马速;

    Z世代青年对于“社死”经历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相较于父辈有突破也有传承,体现出代际文化异同。相较于父辈,Z世代“社死”窘境的外宣倾向更加明显、“社死”再现的网络路径尤为突出,Z世代“社死”狂欢的情感互动更具趣味、“社死”表演的剧本打磨更显细致。同时,代际间也具有文化继承性,Z世代青年传承了传统面子文化,注重关系网络的影响,延续了语言文字为主的叙事方式,并与父辈采用了较为一致的归因方式。在网络“社死”狂欢现象中应重新思考代际文化嬗变、Z世代青年思想特点与网络交往理性等问题,同时警惕网络“社死”狂欢的潜在风险,须加强规范和引导。

    2025年04期 v.35;No.167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青年教育

  •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魏莉莉;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背景下,儿童友好家庭建设作为城市友好环境构建的核心要素,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机制,重点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依恋等核心变量对儿童情感发展(主要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抑郁情感)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的主观感受与儿童情感发展的积极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信任与父母沟通作为父母依恋的重要维度,对儿童积极情感发展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疏离则与儿童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独生子女的积极情感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此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儿童情感发展的内部作用机制:积极情感与抑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消极情感则与抑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提出对策建议:着重加强多子女家庭的资源支持与科学育儿指导、构建积极的家庭养育环境、增强家庭心理资源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儿童友好家庭建设,从而为儿童情感健康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持。

    2025年04期 v.35;No.167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父母期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任佳;李希希;董辉;

    父母对子女职业发展和个人成就的高期望有着悠久传统。随着当前社会范围内教育焦虑的扩散,家长的干预和影响越发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其生涯发展与决策。本研究基于上海市2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父母期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期望与生涯适应力、决策困难、职业封闭倾向有显著正相关,但不同期望类型的预测作用各不相同,父母期望对大学生生涯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学生提供家庭支持、实现生涯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生涯决策困难、生涯目标模糊、生涯探索封闭等问题。鉴于此,家校社应协同建立多方支持网络,形成协同育人“教联体”;协商做好期望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动机发展;聚焦家庭内部,建立健康的沟通机制和支持性氛围,形成温和的家庭支持而非家庭权力的压迫。

    2025年04期 v.35;No.167 7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青年工作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年现代素质的养成之道

    张华瑶;黄志坚;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具备现代素质的建设者。新时代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现代素质,这既是响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内在需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现代素质的互动逻辑。青年现代素质内涵具有八大特征:“崇尚未来的理想信念”“立足本土的全球视野”“增长智慧的学习方式”“勇于创新的科学素质”“精于创造的能力本领”“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坚守主流的价值观念”。青年现代素质养成是一个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其养成之道有四大要领:一是擦亮政治底色,二是强化特色思维,三是开发创造潜能,四是完善自我素养。

    2025年04期 v.35;No.167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年发展论坛》投稿须知

    <正>为实现本刊编排格式的统一和规范,请各位作者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1.稿件字数以10000-20000字为宜,可直接投至邮箱jxqyxb2006@163.com。2.稿件需加注中文摘要、关键词和英文标题。摘要应概括出文稿的主要内容信息,篇幅为200一300字。关键词一般选用3一5个。3.稿件如为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需提供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4.作者简介。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工作单位、主要研究方向、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或电子邮箱)等。稿件有多位作者,每位作者均需提供以上内容。

    2025年04期 v.35;No.167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